羔羊痢疾也是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,其特征为病羔发生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,可使羔羊大批致死。;本病的流行特点主要是7日龄以内的羔羊发病,特别是2~3日龄羔羊发病最多,7日龄以上羊很少发病,气温突变,营养不良,哺乳不当均可促进本病发生。;与羊沙门氏菌病、大肠杆菌病的鉴别:临床上难以区别,主要是通过病原学进行鉴别。
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也引起初生羔下痢,而且粪便内也混有血液,剖检时真胃和小肠粘膜潮红并有出血斑点,但可从病羔尸体的心、血、脾、肝和脑分离到沙门氏菌,从病羔濒死或刚死时采病料作细菌学检查,可分离出纯培养的致病菌株。
什么是牛沙门氏菌病
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症状是下痢。该病病源为牛沙门氏菌主要侵害10~30日新生幼犊,故又称犊牛副伤寒。
犊牛通常由于采食了带菌牛或病牛污染的饲料、饮水等感染发病。
体温可达40~41℃,食欲废绝,不久排出灰黄液状粪便,混有粘液,血液具有恶臭味。多数病犊因脱水而死亡。未死的可能发生关节肿或支气管肺炎。
成年牛症状多不明显或取隐性经过,少数表现严重下痢粪便带血,剧烈腹痛并可能很快死亡。孕牛流产。
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对犊牛和母牛的饲养管理。
保持环境卫生,减少诱病因素。一旦发病,应对同种牛进行检查,及时检出带菌牛,予以淘汰,死亡牛应深埋或烧毁,同时对栏舍、用具及污染地进行彻底清毒。
对检出病牛首先按每公斤体重口服20毫升氯霉素一日4次或用其半剂量进行肌肉注射,连用5~7天。或者按每公斤体重内服70毫克复方新诺明,首次量加倍,每天2次。对下痢严重的牛,应配合对症治疗,及时输液,防止脱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