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谷鸟的叫声是咕咕吗(咕噜鸟介绍)

建筑工程师 投稿 51 0 评论

咕噜鸟,原名叫珠颈鸠。

咕噜鸟体型比红鸠大、尾羽较长,数量虽然比红鸠少但还算常见。颈侧到颈後有一黑白相间的块状羽斑,是主要的辨识特征,它体型比红鸠大,背部浅褐色,胸腹为淡葡萄紫色,脖子上颈圈为黑底白点,宛如戴著珍珠项链般,所以称为珠颈红鸠。

扩展资料

咕噜鸟分布很广,我国南北广大地区都有;咕咕鸟多见于东南各省。

咕噜鸟的巢筑在山野的高树上,用桔枝搭成,构造简陋。咕咕鸟平时不成大群,晚秋和冬季,常三、五只或十余只一起活动。吃草籽、谷粒、昆虫等,秋收前盗食谷物。

咕噜鸟、布谷鸟(俗称“雨哥哥”、“苦伢子”)鸣叫,预兆下雨。俗语有:“苦伢子叫,大雨到。”

布谷鸟生育习性

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旅鸟。春季于4-5月份迁来,9-10月份迁走。性孤独,常单独活动。飞行快速而有力,常循直线前进。飞行时两翅震动幅度较大,但无声响。繁殖期间喜欢鸣叫,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。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,叫声凄厉宏亮,很远便能听到它“布谷-布谷”的粗犷而单调的声音,每分钟可反复叫20次。鸣声响亮,二声一度,像“KUK-KU”。主要以松毛虫、舞毒蛾、松针枯叶蛾,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。也吃蝗虫、步行甲、叩头虫、蜂等其它昆虫。扩展资料1、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,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(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,栖息地质量,种群规模,分布区域碎片化),种群数量趋势稳定,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。2、保护等级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.1——无危(LC)。

生活屋 » 布谷鸟的叫声是咕咕吗(咕噜鸟介绍)

点赞 (28) or 分享 (0)
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  换个身份
取消评论

表情
(0)个小伙伴在吐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