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由于药用全蝎畅销,促使人工养蝎在全国各地兴起热潮,但真正养好蝎而致富者却寥寥无几,赚大钱的都是些种蝎经销者。恒温养蝎,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养殖法,但技术尚不完善,那么,怎么才能养好蝎并能赢利?现将养蝎实践经验介绍如下:
一、温度:人工养殖,冬季加温打破蝎子冬眠习性,温度保持在28℃~35℃时活动最旺,食欲最强,生长快,蜕皮也顺利,交尾(配)现象多,繁殖能力增强,这是高产养蝎的关键所在。若气温超过39℃就会出现与冬眠类似的现象,称为“夏眠”,所以室内养蝎必须把温度控制在39℃以下。冬眠时,最好保持在3℃左右,可降低体内消耗能量,减少开春起眠后的死亡率。
二、湿度:人工控温养蝎,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65%~85%。另外对蝎窝内的土壤湿度也应重视,保持8%~15%,适于生长发育;低于5%时生长缓慢,发育停止;高于20%时出现死亡。
三、饲料:从多年来的效果来看,以地鳖虫为主饲料经济效益较好。把即将孵化的地鳖卵投入小蝎窝中,小蝎可随时捕食刚孵出的地鳖虫,雌地鳖虫可留种,也可作为中药材出售,一举双得。其次为黄粉虫、米虫等。
四、孕蝎:发现母蝎腹部肥胖、透过腹壁可见到腹内有黄白色大米粒状的胚胎,说明将要分娩,应挑出来单独放在小容器内或特制的产房池内饲养,温度保持35℃~38℃。孕蝎产仔期要喂足小型昆虫类食料,减少因饥饿而吃掉仔蝎,不能喂较大的肉食性昆虫,因这些昆虫也会吃掉仔蝎。
五、商品蝎:从仔蝎生长到6龄至成蝎出售为商品蝎,体长4厘米以上。养商品蝎可单喂价贱宜养的黄粉虫,另加些水果类植物添点水分即可。商品成蝎的简单加工法:把活蝎放进清水内,让其吐出腹内未消化的食物,然后冲洗干净,每公斤蝎子加食盐300克,水量加至淹没蝎子,煮至全身僵直背见抽沟,腹瘪即可。捞出放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成药用商品蝎。
六、种蝎:蝎种的选留直接关系到产仔率及成活率,初养者购进的如果是野生或成(商)蝎,应在饲养过程中选留种蝎。以6龄蝎(脱过5次皮)、体长4厘米以上,活泼、食旺、适应性强的作为选留对象。
蝎子好养吗饲养蝎子需要有一定的耐心
蝎子怎么养
1、饲料关:饲料是蝎子生长的基础,蝎子多以肉食性动物为主,如蜘蛛、蚯蚓、蟋蟀等,蝎子的食量很小,吃食1次,能顶3天。投食量过大,会出现食饵腐烂,使蝎室空气污染致使蝎子死亡。近年来,许多养殖场用黄粉虫喂蝎子效果较佳。另外,要在蝎房内放置海绵或玉米芯等吸水力强的物品,以供蝎子饮水。
2、温度、湿度关:温湿度是养殖蝎成败的关键,蝎子一般在16℃~38℃以内活动,10℃以下处于休眠状态,25℃~30℃为佳养殖温度,唯产仔时温度需要35℃,达不到这温度,蝎有仔也不产。-5℃以下有致死的危险,超过38℃则会温度过高而出现死亡现象。所以,应根据蝎子的需要来控制温度,不能过高或过低。同时,湿度应控制在50%~75%之间。
3、繁殖关:及时繁殖分养是提高蝎子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,蝎子是卵胎生,7~8月繁殖。一只雌蝎能产8~40只,产卵2分钟后,卵壳见风崩裂,即爬出小蝎子。大蝎子用尾巴把小蝎子扶在背上,头向里围成一圈。同类型的蝎子要及时分开饲养,避免某些母蝎产仔后受冲击而出现甩背现象和产仔后食幼蝎现象。仔蝎在8~11天爬下母背后要和大蝎、母蝎分开,另放器皿内养殖,投放些很小的黄粉虫或加些用麦乳精、葡萄糖拌过的肉酱,以保证幼蝎的成活率。孕蝎产仔后,身体消耗过大,应和群体蝎子分开,创造良好的饮水和吃食条件。
4、防逃关:蝎子逃逸不仅影响养殖效益,而且会给周围环境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害。养蝎无论采取盆养、池养或箱养都要在防逃上下功夫。目前看来,用玻璃池和盆养的保险系数大。池养可在水泥池上镶上玻璃条以防逃,箱养可在四周贴上透明胶布即可。另外,不能在蝎房周围20m内放农药、卫生球、香菊精等刺激性较强的物品,不能有强烈震动和较大声响,必须保持蝎房安静、清洁。
5、防敌害关:虽然蝎子具有一定的攻击力和毒害力,但在其天敌面前却又显得不堪一击,往往成为其美食。蝎子的敌害主要有老鼠、蚂蚁、公鸡、蛇等,养殖过程要注意预防。
养殖蝎子的全过程
第一,饲料应做到定时、定点投放,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。一般在每天下午3时将食盘放入投放点,第二天早晨3时取出食盘,进行清洗晒干。
第二,要控制饲料的用量,具体投喂量视蝎子的大小、数量以及气温度低而自行测定,不宜放得过多或过少,饲料过多造成浪费,过少又往往因饥饿争食而互相残杀。
第三,严禁投喂变质的混合饲料和腐臭的瘦肉或动物尸体,以免发生食物中毒。蝎子的饲料。
第四,投喂时应注意观察蝎子的采食活动情况,以决定投喂的饲料用量,及调配投喂饲料的种类。
第五,应根据蝎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投喂饲料的控制。如体弱的蝎子、孕蝎、小蝎及新引进的蝎子宜多喂动物性饲料,少投喂植物性饲料,相反,强壮的蝎子、成蝎、老蝎则可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黑粉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。
蝎子应该在什么环境下养殖最容易成活
蝎子养殖环境:
1、蝎子栖息的环境蝎子怕强光,喜黑暗,很少在灯光下活动,视觉退化,它们是一种喜阳怕光,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,同时还有钻小缝的习性。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、潮湿的地方,比如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、不干不湿、植被稀疏,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,也常常潜伏在碎石、土穴、缝隙之间。它喜欢安静,清洁、温暖的环境,对声音呈负趋性,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。蝎子喜欢清洁,遇到农药、化肥、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,会远远避开。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。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,有大有小,和睦相处,很少发生相互残条现象。但若不是同窝蝎子,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。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,如油漆、汽油、煤油、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、农药、化肥、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,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,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,甚至会致死。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,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,终止吃食、交尾繁殖、产仔等。
2、活动规律在生长期的一天当中,蝎子昼伏夜出,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,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,极少出来活动,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,到翌日凌晨2~3点钟便回窝栖息。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、地面干燥的夜晚,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同来活动。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,一般在4月中下旬,即惊蛰以后出蛰,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入蜇,翌年清明前后出蜇,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。蝎子冬眠时,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,缩拢附肢,尾部上卷,不吃不动。注意:冬眠不是蝎子的习性,但因冬季温度低,活动困难,又难觅食,不适宜生活,才被迫冬眠。
3、捕食习性蝎为杂食性动物,但偏食动物性食物,主要捕食蜘蛛、蚴蜒和蚊类、蝇类多种昆虫,尤其爱吃土鳖虫、蟑螂、蜘蛛、蚯蚓、蟋蟀、蚊、蝇、蛾、鼠妇虫等多汁软体昆虫,饥饿时也吃少量麸皮、鼠肉、有机质土。蝎的耐饥力强,饱食一餐后可6~7天不食。蝎嗅觉、触觉灵敏,遇农药、化肥、生石灰等易死亡。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:鲜活,体软多汁、大小适中、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,无特殊气味。蝎子视力很差,基本上没有搜寻、跟踪、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。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,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,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,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。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,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,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8~9个月。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。4、水分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,水分缺乏,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。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。其消耗方式有3个:一是体表散发水分,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;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。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。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:第一、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,第二、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;第三、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,蝎子也直接饮水。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,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,食物供应充足时,蝎子不需要饮水。
5、温度蝎子是冷血动物,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。蝎子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~38℃,交配繁殖最宜温度为28~39℃。当气温低于0℃时,需要加温保暖;当气温高于39℃时,需要降温。蝎子在-2~42℃之间可以生存。但是-2~0℃、40~42℃时,蝎子仅能存活5个小时左右。蝎子冬眠的温度为2~7。当温度长期高于7℃时,蝎子冬眠不安,体内新陈代谢加快,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。当气温下降至10℃以下,蝎子就不太活动了,气温低于20℃,蝎子的活动也较少,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~39℃之间。蝎子在12℃以上开始活动。在12~24℃时,蝎子活动时间短,范围小,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。温度达到25~39℃时,蝎子的交配、产籽才能进行,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。蝎子处于42℃以上的高温下,活动很快失序,继之昏迷,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。
6、湿度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,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,一般来说湿度要保持泥土不干不湿,霉雨季节要通风降湿,高温干旱要喷水补湿。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,如要久旱无雨,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、隐蔽起来;当阴雨天气,地上有积水,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。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:①土壤湿度。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。正常湿度为15%左右。www.nczfj.com②大气湿度。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,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,正常湿度为70%左右。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。一般说来,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,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。
7、种内竞争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,对维持生态平衡、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。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,大攻击小,强攻击弱,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。当蝎群密度过大时,也会造成蝎子生长发育拥挤碰撞,影响蜕皮,也影响取食增重,致使生长发育速度迟缓;另一方面在母蝎繁殖期间,还会影响母蝎情绪,使受精、胚胎发育和产仔过程受到干扰,造成死胎、死仔,降低繁殖率。
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严重缺食缺水;
二是相互干扰严重;
三是温度、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;
四是争夺空间;
五是争夺配偶。
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,处理得当,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