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鸟/科
梅花雀科
文鸟是若干侏形雀(mannikin)与梅花雀(waxbill)等似雀类的通称,原产亚洲。在原产地曾经危及当地的农作物,被视为害鸟,如今经过饲鸟者的繁殖育种,除了原种的灰文外,已经成功地育成白文、驼文,有新的变种发生,黑文和银文,银文事实上并不是银色的,它只是很淡很淡的灰色,它身体的颜色是由原种灰文的灰色变成浅灰色,原本黑色的区域则变成中灰色。
其中灰文鸟Lonchuramalacca,包括L.atricapilla与L.ferruginosa)为由印度分布至爪哇、菲律宾的稻田害鸟,饲为笼鸟则称作三色修女鸟。
文鸟是一种大家都非常熟悉鸟类,因为它身强体健,很适合初学者,是一种入门的鸟种。
文鸟每次约产下5至8个蛋,孵化率为85%,孵化期是18天,冬季延迟。公鸟和母鸟在白天时会轮流孵蛋,晚上则由母鸟担任孵化的工作。幼鸟会待在巢里四周之久,一旦独立就会离开亲鸟
文雀鸟的生活习性
文鸟原产于亚洲,目前各国都有饲养。其体长13至14厘米,头部、喉部和尾部均为黑色。两额有白色大斑,眼的周围有红色眼圈,喙呈淡红色。背部及翅膀为苍灰色,腹部浅红色。雌雄基本上同色,但雄鸟咀峰弧度大,雌鸟咀峰弧度小,差别比较明显。文鸟主要以禾木科及其它草类种子为食,因此是稻米及其它农作物的大敌。
文鸟;鸟类
文鸟科是一个大群体,拥有很多种类,例如:
1、灰文鸟
灰文鸟又名灰芙蓉,大小如麻雀,上体灰色,头和尾为黑色,颊部有明显的大白斑,短圆锥状的大嘴呈淡红色,眼圈和脚也呈淡红色。成年雄鸟和雌鸟较易区别,雄鸟嘴粗圆、呈深红色,眼圈红色完整;雌鸟上嘴稍细而基部平,眼圈为浅红色且不完整。
2、五彩文鸟
五彩文鸟又名五彩芙蓉,比麻雀稍小,上体绿色,下体黄色,头部红色和黑色相间,加上葡萄紫色的胸部,共五种颜色,故称五彩文鸟。五彩文鸟雌雄外形区别不明显,一般雌鸟羽色较暗淡,尾稍短,胸部葡萄紫色浅淡,幼鸟更难以区别。
3、白腰文鸟
白腰文鸟上体红褐色或暗沙褐色,具白色羽干纹,腰白色,故有白腰文鸟之称。尾上覆羽栗褐色;额、喙基周围、眼先、颏、喉、胸为黑褐色;颈侧和上胸为栗色,具浅黄色羽干纹;下胸和腹近白色,各羽具“U”形纹;胸部及体侧具有鳞状斑点,有鱼鳞沉香之雅称。
文鸟除了种类众多,它们还有一些特殊的习性。
文鸟;鸟类
1、文鸟花葬
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,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,它们的“葬礼”在动物世界中相当具有仪式感。当一只文鸟死亡后,其他同伴会叼来绿叶、彩色浆果或五颜六色的花瓣,覆盖在同类的尸体上面。
2、文鸟右眼“相亲”
七彩文鸟是原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小鸟,它们在挑选配偶时常会选择与自己头部颜色相配的异性。研究人员发现,七彩文鸟在挑选配偶时只用右眼观察异性,并用与右眼相连的大脑左侧处理相关信息。
文鸟是保护动物吗
文鸟是保护动物。
禾雀(学名:Lonchuraoryzivora)是文鸟科、禾雀属小型鸟类,体长13-16厘米。嘴粗厚呈圆锥状、粉红色,脚强健亦为粉红色,头黑色,头侧有一大白斑,从颊一直延伸到耳羽,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。上体以及下喉和胸灰色,上喉和颏黑色,其余下体葡萄灰色。尾黑色,尾下覆羽白色。
禾雀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、丘陵、平原和草地,也出没于苇塘、草甸、海岸红树林、水边灌丛、草地、农田、果园和城镇、乡村公园与花园中。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,偶尔也见成大群或与其他小鸟混群。躲在灌丛和草丛上,也到地上活动和取食。
文鸟是保护动物。
文鸟是梅花雀科文鸟属的一种鸟类,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》易危物种。文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地区。它一般生活于低地草原或具草甸、灌丛的空旷林地、也见于耕地、花园、城郊的村镇以及活动于稻田或甘蔗田、树林或灌木丛中;结大群而栖,主要以禾本科和其他草类的种子为食。爪哇禾雀全长15~17厘米;重量24~30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