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江鲈鱼图片大全(松江十大特产)

建筑工程师 投稿 101 0 评论

1.松江大米

松江人世世代代以大米作为主食。松江水稻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,松江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栽培经验。唐宋以后,松江一直是全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,水稻产量始终处于领先水平,同时,松江大米以品佳质优闻名全国,成为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。

2.顾绣

上海顾绣,又称“露香园顾绣”。历史:顾绣原始于明代。相传,明朝嘉靖年间,松江府有个进士叫顾名世,晚年在上海九亩地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,取名“露香园”。顾氏后裔精于刺绣,有独到之处,绣品供观赏、赠友,“顾绣”即由此得名。顾氏绣法从内廷传来,擘丝比头发还细,针刺纤细如毫毛,配色精妙,别具心裁。

3.仓桥水晶梨

仓桥水晶梨是新一代生梨,具有汁多味甜、清香爽口的特点,是上海市松江区一大特产,由上海农科院林木果树研究所精心培育。

4.农家土糕

松江自古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。这里气候宜人,雨量充沛,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生长。因此盛产的优质稻米名扬于世。在明清时,松江仓桥一带就形成了官粮储运和粮食交易的中心,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“天下粮仓”。生活在松江的农民每到春节,都有一种习俗,便是用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,磨粉做成一种特有的土糕食用。

5.叶榭卤蛋

叶榭卤蛋叶榭位于松江南端,紧靠黄浦江上游,属上海市生态水质保护区,这里水网纵横,河流交错,地理生态环境很好,特别适合家禽的繁殖生长,自古当地农民就有饲养鸡、鸭、鹅等家禽的传统,并沿用自然散放,喂食昆虫、百草及谷物,使这里的禽类保持无污染,是真正的绿色食品。食用安全鲜美。

6.佘山水蜜桃

佘山盛产水蜜桃。其历史久远,品种繁多,有岗山早生、雨花露、白凤玉露、黄桃、迎庆桃等早、中、晚三熟10余个品种,形成上市早,供应时间长,甜度高,风味好的特点,名列郊区桃果园之榜首。其中的佼佼者——白凤玉露桃,皮薄肉脆,汁浓鲜甜,入口冰爽,开胃沁脾,不仅是夏季消暑的佳味,也是馈赠亲友的上品。

7.松江鲈鱼

松江鲈鱼仅产于上海松江县西门外秀野桥下,为松江特产,自魏晋以来就闻名全国,其肉嫩而肥,鲜而无腥,没有细毛刺,滋味鲜美绝伦,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,中国四大名鱼之一。松江鲈鱼体型呈纺锤形,长约十二厘米,重不过二、三市两。用鲈鱼制作的名菜,有被誉为“东南佳味”的鲈鱼脍、鲈鱼羹等。

8.佘山笋豆

佘山高不足百米,但山间竹林茂密,这里盛产一种毛笋,很有名气。据史料记载,清康熙59年,南巡到松江就曾品尝此笋,由于此笋嫩、脆、鲜,更有一种特有的兰花香味,很有特色,康熙对其赞不绝口,并为佘山提名“兰笋山”。因此兰花笋名扬天下。

9.松江棉布

元朝初年,松江府(现上海市松江区)乌泥泾有位叫黄道婆的妇女,从海南岛回到了故乡。黄道婆在海南岛向黎族姐妹学会了一整套纺织技术,并在若干年以后,把海南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了家乡。她回到松江后,就热心地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如何制作纺织工具,使各道工序都有了新的工具,代替了以前的手工。

10.松江四鳃鲈

松江四鳃鲈“西风吹上四鳃鲈,雷松酥腻千丝缕”。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四鳃鲈就是产自黄浦江支流松江里的鲈鱼。松江鲈鱼虽小,产量又不多,但名声颇大,这主要是因为此鱼肉质细肥嫩,洁白如雪,没有细毛刺,滋味鲜美绝伦。

什么是四鳃鲈

四鳃鲈鱼一般指松江鲈鱼

松江鲈鱼(学名:Trachidermusfasciatus):头圆,向后渐侧扁。头部有棱无棘,前鳃盖骨有4棘,上棘最大,上弯。背鳍连续,有一深凹。口大,上颌略长。颌骨、犁骨及腭骨均具绒毛状齿群。胸鳍下部鳍条不分支。腹鳍1-4。鳃膜上有两橙色斜纹,酷似2片鳃叶,故有“四鳃鲈”之称。

松江鲈鱼为近岸浅海鱼类,一般在与海相通的淡水河川区域生长育肥,性成熟后,降河入海产卵,幼鱼回到淡水河川中生活。2月中旬至3月中旬繁殖。繁殖后雌鱼离去,雄鱼留在巢内护卵。初孵仔鱼全长5.3-6.3毫米,1龄即达性成熟。黄、渤海和东海均有分布,为名贵的食用鱼类。

松江四鳃鲈以松江秀野桥之鲈鱼最为有名,苏轼《后赤壁赋》中就有“巨口细鳞,状如松江之鲈”语。吴淞江源出太湖,东注大海,盛产鲈鱼,顺理成章。苏州吴江亦是有名的“鲈乡”,张翰有《秋风歌》证之:“秋风起兮,佳景时。吴江水兮,鲈正肥。”

淡水鲈鱼品种图片大全

淡水鲈鱼可以分为松江鲈鱼、大口黑鲈及河鲈等三种。

一、大口黑鲈

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,它是从美国引进的鲈鱼新品种,是原产于美国的淡水鱼类,目前我国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淡水鲈鱼,多数就是这种大口黑鲈。

大口黑鲈的鱼体长而侧扁,稍呈纺锤形,横切面为椭圆形,体表为淡黄绿色,腹部灰白,全身披灰银白或淡黄色细小栉鳞,背部黑绿色,体侧青绿,其主要标志是身体的两侧中间部位各有一条黑色横纹,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鳍。

大口黑鲈的体高与体长比为1:3.5~4.2,头长与体长比为1:3.2~3.4,头大且长,眼大,眼珠突出,吻长,口上位,口裂大而宽,为斜裂,超过眼后缘,颌能伸缩。

大口黑鲈第一背鳍为9根硬棘,第二背鳍12~13根鳍条,臀鳍3根硬棘,10~12根鳍条,腹鳍1根硬棘,5根鳍条。

大口黑鲈自然分布于北美洲美国中部、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,中国大陆南至广东,北到辽宁的自然水体中,都有大口黑鲈的野外种群存在。

在自然环境中,大口黑鲈喜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,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静水环境,如湖泊、水库的浅水区(1到3米水深)、沼泽地带的小溪、河流的滞水区、池塘等,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。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,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植物丛中。

二、河鲈

河鲈也称赤鲈或五道黑,原产新疆北部地区。河鲈体黄绿色,其主要标志是其身体两侧各有5~9道黑色的竖纹,盆腔及臀鳍黄色至红色,腹部白色,胸鳍浅黄色,侧位而较低。如果按照生物学的定义,只有这种河鲈才能被直接成为鲈鱼。

河鲈体长可达60厘米,体侧扁,长椭圆形,尾柄较细,头小,吻钝,口端位,下颌比上颌稍长,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,上下颌及口盖骨上均有细齿。前鳃盖骨后缘有许多小锯齿,后鳃盖骨后缘有1根刺。

河鲈两背鳍略分离,第一背鳍灰色,后部有1个大黑斑;第二背鳍黄绿色。第一背鳍为8~16根硬刺,其中第4根最长;第2背鳍为3根硬刺和13根软鳍条,以第1、2根鳍条最长。

河鲈的腹鳍、臀鳍及尾鳍为橘黄色。腹鳍胸位;臀鳍硬棘2枚,软条7~10枚;尾鳍浅叉形,两叶末端圆。

河鲈可分为两个类群:一个种群生活于沿岸浅水区,以无脊椎动物为食,个体较小,生长也慢;另一个种群栖居于深水区,以小型鱼类为食,个体大些,生长较快,三冬龄可达成熟,最大个体可达500mm。

三、松江鲈鱼

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,属于降海洄游鱼类,最为著名。但松江鲈鱼目前几乎濒临灭绝,属于我国的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,在市场上是很难看到的,就不多介绍了。

生活屋 » 松江鲈鱼图片大全(松江十大特产)

点赞 (46) or 分享 (0)
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  换个身份
取消评论

表情
(0)个小伙伴在吐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