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

生活达人 投稿 162 0 评论

王阳明心学名言?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,比如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等问题,我们该怎么处理呢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,希望能帮你解决到相关问题。

王阳明心学名言

1.苟无尊崇笃信之心,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。

2.尽心知性知天,是生知安行事。

3.人人自有定盘针,万化根源总在心。

4.破山中之贼,易 破心中之贼,难。

5.心即道,道即天。知心则知道,知天。

6.身之主宰便是心,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本体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。

7.心狭为祸之根,心旷为福之门。

8.夫学贵得之于心。求之于心而非也,虽其言之出于孔子,不敢以为是也,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?求之于心而是也,虽其言出于庸常,不敢以为非也,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?

9.天理即仁心。

10.夫万事万物之理,不外于吾心。

11.吾心自有光明月,千古团圆永无缺。

12.心即理也。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。

13.汝以不得第为耻,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。

14.此心不动,随机而动。二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(临终遗言)

15.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,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,吾安得而非病狂乎?犹有丧心者矣,吾安得而非丧心乎?

16.天地虽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虽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。

17.却笑从前颠倒见,枝枝叶叶外头寻。

18.心犹镜也。圣人心如明镜。常人心如昏镜。近世格物之说,如以镜照物,照上用功。不知镜尚昏在,何能照?先生之格物,如磨镜而使之明。磨上用功。明了后亦未尝废照。

19.性是心之体,天是性之原。尽心即是尽性。

20.人心天理浑然。圣贤笔之书,如写真传神,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,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。其精神意气,言笑动止,固有所不能传也。后世着述,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誊写,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,其失真愈远矣。

21..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;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。

22.若己为君子,而使人为小人,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。

23.君自保重,我心送君三十里。

24.夫学贵得之于心。

25.持志如心痛,一心在痛上,岂有功夫说闲话,管闲事。

26.圣人之心如明镜,只是一个明,则随感而应,无说不照。未有已往之形尚在,未照之形先具者。若后世所讲,欲是如此,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。

27.信步行来皆坦道,凭天判下非人谋。

28.谦虚其心,宏大其量。

29.心无外物,物以心生。

30.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,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,夭寿不贰,修身以俟是'困知勉行事。

31.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,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
32.一有谋计之心,则虽正谊明道,亦功利耳。

33.此心无私欲之蔽,即是天理。

34.须于心体上用功。凡明不得,行不去,须反在自心上体当。即可通。心体明即是道明。

35.身之主宰便是心,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本体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。如意在于事亲,即事亲便是一物;意在于事君,即事君便是一物;意在于仁人爱物,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。

王阳明心学精髓及解释

精髓;心即理、知行合一和致良知。

1,心即理

心即理,告诉我们要自己观照自心,觉悟自心,达到明心见性,王阳明认为心是人的根本问题,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,任何外在的行动都受思想的支配,一切统归于心,为圣之道只需向自己内心深处去挖掘和寻找。

2,知行合一

知行合一,是王阳明的著名思想,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工夫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,知而不行是未知,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,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。知行合一、格物致知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,理论指导实践,实践完善理论。

3,致良知

致良知,就是从良知出发,唤醒人的本体意识,树立自觉正确思想,提高自我人生修养,规范自我生活行为,实现自我社会价值。明德格物,立己达人。心存良知,乐民之乐者。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明德致知,意诚心正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

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

1.一念抱持,成圣之要。

2.良知在我,操得其要,譬犹舟之在舵。

3.知轻傲处,便是良知;致此良知,除却轻傲,便是格物。

4.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,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,就是:心即理。

5.省吏不如省官,省官不如省事;凡今作事,贵在谋始。

6.虽惊风巨浪颠沛不无,尚犹得免于倾覆者也。

7.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,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。

8.赏及微劳,则有功者益劝;罚行亲昵,则有罪者益警。

9.耳朵不能听是非,省了多少闲是非;口不能说是非,又省了多少闲是非;心知道是非就够了。

10.亲情与生俱来,如果真能抛弃,就是断灭种性。

11.君子悔以迁于善,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。

12.量力可行即行,可止即止。

13.御外之策,必以治内为先。

14.格者,正也,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。正其不正者,去恶之谓也。归于正者,为善之谓也。

15.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,不要做缩头乌龟,否则就是活千年,不过是千年的禽兽。

16.猝临盘错,盖非独以别利器,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。

17.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,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。

18.一切真理都在心中,所以不需外求。

19.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。

20.良知,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。

21.天理是在心中,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,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,可却被蒙蔽了。

22.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,那就符合天理,谁说君子不能谈利?

23.面对外来评价,尤其是毁谤时,非但不要动怒心,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。

24.《大学》之所谓“格物致知”,即《中庸》之所谓“明善”也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,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,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。

25.天理固然在心中,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,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,天理就很难显现。

26.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,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,就都能成功。

27.惟圣人而后能无悔,无不善也,无不诚也。

28.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,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。

29.且于动处加工,勿使间断。动无不和,即静无不中。

30.唯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,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。

31.良知提醒我们,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,对万物说,我爱着你的爱,痛着你的痛,伤悲着你的伤悲,快乐着你的快乐。

32.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,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“良知”,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。

33.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,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,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,才能成就自己。

34.昨日衣蟒戴玉,大家都说荣耀,可脱衣就寝,只是一身穷骨头,何曾添得分毫?所以,荣辱不在人,人自迷耳。

35.世人以落第为耻,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。

36.知行合一之学,吾侪但口说耳,何尝知行合一邪?

37.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,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,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。

38.人人都是圣人,谁也不比任何人差。

39.役者以力,仕者以道;力可屈也,道不可屈也。

40.心如明镜,物来则照,不要刻意去追求。

41.真理已在心中,我们去实践,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,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。

42.道之全体,圣人亦难以语人,须是学者自修自悟。

43.生死关容易过,可心上的关却难过。

44.用之则行舍即休,此身浩荡浮虚舟。

45.圣人只是一能之尔,能处正是良知。

46.信步行来皆坦道,凭天判下非人谋。

47.夫志于为利,虽欲其政之善,不可得也。志于行道,虽欲其政之不善,亦不可得也。

48.心狭为祸之根,心旷为福之门。

49.静并非不动,动也并非不静。戒慎恐惧就是念头,为何要区分动和静?

50.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,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,一旦如此,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。

51.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

52.敌人只要心中生疑,这仗就赢了。

53.是有意于求宁静,是以愈不宁静耳;夫妄心则动也,照心非动也。

54.天下之事,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;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。

55.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,始知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。

56.人之善恶,由于一念之间。

57.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,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。

58.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,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一,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。

59.要在深信弗疑,力田而不顾,乃克有成耳。

60.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
总结

王阳明指的是王守仁,他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,并且提出了“心即理”的命题,创立的阳明心学广为流传,门下弟子众多,世称“姚江学派”。以上就是关于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,王阳明心学名言的全部内容,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你解决到相关问题,如还需了解其他信息,请关注本站生活达人栏目的其他相关信息。

生活屋 »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

点赞 (76) or 分享 (0)
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  换个身份
取消评论

表情
(0)个小伙伴在吐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