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灵鸟头上具有漂亮的羽冠,嘴较细小而呈圆锥状,有些种类长而稍弯曲。鼻孔上常有悬羽掩盖。翅膀稍尖长,尾较翅为短,跗跖后缘较钝,具有盾状鳞,后爪又长又直。我国常见的种类有沙百灵、云雀、角百灵、小沙百灵、斑百灵、歌百灵和蒙古百灵等。沙百灵与云雀能从地面拔地而起,直冲云霄,在空中保持着上、下、前、后力的平衡,悬翔于一点鸣唱。角百灵常常悄悄地在地上奔跑,或站在高处窥视周围的动静,行动较为诡秘。凤头百灵因头顶有一簇直立成单角状的黑色长羽构成的羽冠而得名,它生性大方,喜欢在道路上觅食,旁若无人。雌鸟在孵卵时也不像其他鸟类那样容易惊飞。百灵鸟的巢筑在地面草丛中、由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,巢呈杯状。每窝产卵大多为2-5枚。它们的卵很好看,底色棕白,上面散缀淡褐色的斑点,接近钝端有一个暗褐色的圆圈。大约经过15天孵化,雏鸟破壳而出。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,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,7天后才睁开双眼,审视它们美丽的家园。干旱的草原能成为百灵鸟的家,可见百灵鸟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。它们或快速飞行到远处取水,或以一定的生理生化特性减少对水的需求。冬季,百灵鸟大多集群生活,几十只甚至上百只为一群,作为一个整体,发挥众多感官的功能,增加在恶劣环境下集体防御的能力。百灵鸟形态:中等体型(16厘米)的深色百灵。头部图纹别致。雄鸟具粗显的黑色胸带,脸具黑和白色(或黄色)图纹,顶冠前端黑色条纹后延成特征性小“角”.上体几为纯暗褐色;下体余部白色,两胁有些褐色纵纹。雌鸟及幼鸟色暗(且无“角”),但头部图纹仍可见。飞行时翼下白色。诸亚种略有差异。亚种flava脸部黄色;brandti及przewalskii额白;teleschowi顶冠无白色;albigula黑色的胸带与眼下黑色带斑相连。虹膜-褐色;嘴-灰色,上嘴色较深;脚-近黑。
百灵鸟不叫绝招
百灵鸟不叫原因:
1、食物问题:到什么时候喂什么食,在鸟正常没有毛病前提,你想喂点上性食料有的鸟小叫有的鸟大叫。
2、鸟本身问题:百灵鸟,老鸟在上半年叫的好所为叫开了,换毛时换的快开叫早。小叫时间十几天就大叫。三年内的百灵鸟,说是两三年一样算小鸟,换毛早,开叫小叫时间长,所以说老鸟开大叫,小鸟小叫,喂的食不好鸟就不叫,就是叫也要开春,叫也是小叫。
要想听到百灵鸟婉转的成套鸣叫,需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行。当年出生的百灵鸟只能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,声音低轻,养鸟者称之为“半开口”。
经过第一次换羽后,其鸣声比较响亮而激昂,这称之为“大开口”。但是仍然不及训练有素的老百灵鸣唱的婉转悦耳。因此必须对百灵鸟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行。
扩展资料
百灵鸟自由飞翔时能够直冲云霄,一边飞一边鸣叫,优美的飞行姿态让其它鸟类羡慕,它的飞行可称之为“百鸟无一”之美。百灵鸟也喜欢在地面上行走。夏天,在烈日的照射下,地面上高于30摄氏度时,百灵鸟也能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冬天,地表被漫天大雪覆盖后,百灵鸟为了能够找到食物填饱自己的肚子,它们也不得不做一下短暂的群体迁徙。但是,大部分时间,它们还是喜欢生活在荒凉的大草原上,穿梭在沙地与草棵之间。
它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体温而在沙地上蹭来蹭去,这样既能够防暑降温,又可以梳洗它的毛发,以保证体表的干净。
什么鸟是唱歌能手,它的外貌和特点是什么
唱歌能手是百灵鸟。蒙古百灵(Melanocoryphamonolica)全长约18cm。体形较大;头,后颈,中、小覆羽和尾基部呈栗色;翅黑而具明显白斑,胸具不连接的黑色横带。嘴黄色,先端和上嘴呈铅色;跗蹠肉色,爪褐色。体长约180mm;体重约58g。栖息于开阔的草原上,高飞时直飞入云,如云雀一般,在地面善奔跑;可见结大群迁飞,有时达数千只。鸣声嘹亮婉啭,很是动听。故为著名观赏笼鸟。扩展资料:雌雄鉴别对第一次幼羽时期,即还没有换过羽毛的雏鸟,应当选择嘴形整体粗壮,嘴尖稍勾,嘴裂深,头比较大,额头稍宽,眼睛大,有眼角,翅膀上鳞状斑大而清晰,腿粗、趾大,两腿间距稍大的鸟。成年雄鸟全身羽毛色泽深,在强光下能见到金属光泽,胸两侧的黑斑色深,静立时头略向上仰;雌百灵头和颈部的羽毛色泽浅,胸两侧的黑斑不如雄鸟明显。对第二次幼羽时期,即已经换过一次羽的小鸟,因为已经接近成鸟,故除按上述第一次幼羽时期选择标准外,还要特别注意鸟的前胸。要黑带斑明显突出,全身羽毛鲜艳、斑纹清楚,后趾爪长而直的鸟。